迎客待友与离别践行——唐诗中的酒文化 - 酒健康 - 十里香酒|十里香股份公司
首页 资讯中心酒健康
资讯中心

迎客待友与离别践行——唐诗中的酒文化

作者:转载自中国酒业协会CADA
2022-11-04 08:32:23
浏览次数:1527次
字号:

       中国自古便以礼仪之邦立足于世界之林,礼待宾客作为我国的传统礼节,亦与酒有着紧密联系,以酒待客已经逐渐成为礼俗的一部分,不但迎接远来之客会以酒款待,友人之间亦会常常相邀共饮,把酒言欢。早在《诗经》中就有“我有旨酒,以燕乐嘉宾之心”的记载。至周朝以后,这种习俗依旧盛行,人们皆盛情好客,以酒待之,在《汉乐府·陇西行》中就描绘了一贤良通达的妇人热情迎客人,摆酒席以待之,席间有清、白两酒,舀与客人,边饮边畅叙的场景。可见,酒在很早就已被奉为迎客待友的最佳之选

       唐宋以来,人们继续沿袭古人热情待客的习俗,酒是他们表达欢迎和喜悦的一种情感表达,以酒叙情言谊。

       李白在诗《客中行》中写到:“但使主人能醉客,不知何处是他乡”,产自兰陵的美酒佳酿,散发着醇厚的郁金香之芬芳,置于玉碗中晶莹清冽。只要主人能和我一起开怀畅饮,不醉不休,哪管它是身处故乡还是他乡,可见在宴饮待客时酒不仅仅以一种饮食出现,更是朋友间情感的重要传达。杜甫在《赠卫八处士》中:“主称会面难,一举累十觞;十觞亦不醉,感子故意长”,相见不易,一连饮尽十杯酒,也没有觉得喝醉,只感到绵长的故时情谊。几句话中几乎没有离开酒的描写,旧友重逢,酒成为畅谈叙旧、表达兴奋惊喜的情感依托

      此外,好友相邀共饮,亦是文人之乐事。

      孟浩然在《过故人庄》中不仅将重阳酒俗写的淋漓尽致,亦写出友人相邀,开怀畅饮的美好闲适,“故人具鸡黍,邀我至田家……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,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”,诗中展现了一幅闲适的田园风光及与友人把酒言欢的惬意释然。张继在《春夜皇甫冉宅欢宴》中写有“流落时相见,悲欢共此时。兴因尊酒洽,愁为故人轻”,向我们描绘了久别重逢后的朋友,煮以清酒、把酒畅谈的欢聚时光和欢喜激动之情。白居易亦是十分爱酒之人,更喜与友人共享美酒,在诗《问刘十九》中他曾记述的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”之景,米酒已酿制而成,大雪之夜,在炉火旁,和友人共享新醅的美酒,杯酒交融,共叙友情,将真挚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。饯行,又称祖筵、祖席,是一种为送别而设的宴席。汉《风俗通义》中载,践行最初是古人祭祀拜祭神修祖神的仪式,其好神游,全悉水、旱等各种路,因此人们在出门远行时多摆酒食拜祭,以求平安。随着历史的变迁,此习俗不断变化,逐渐演变为践行饮酒之俗,在我国古籍中也多有记载。古文献上有很多记载。《诗经》中的“显父饯之,清酒百壶”,在《汉书》也记有故友为疏厂摆酒践行的描述,可见饮酒践行自古有之。

      唐代饮酒之风盛行,唐人大多爱酒,文人群体更是亦然,践行之酒这一习俗在他们中间更为普遍。

     著名诗人王维的赠别诗《送元二使安西》中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,可谓千古传诵之句,简单一句劝酒之辞饱含深深的不舍之情。在诗《送别》中作“下马饮君酒,问君何所之。君言不得意,归卧南山陲。但去莫复问,白云无尽时”;韦庄在《古离别》的“晴烟漠漠柳韶巍,不那离愁酒半酣”;李白之爱酒人尽皆知,常以酒言志,抒别离之意,在《金陵酒肆留别》写有“风吹柳花满店香,吴姬压酒劝客尝。金陵子弟来相送,欲行不行各尽觞。请君试问东流水,别意与之谁短长”,在《送别》中“斗酒渭城边.炉头醉不眠。梨花千树雪,杨叶万条烟。惜别倾壶醑,临分赠马鞭。看君颍上去,新月到应园”等等,表达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;诗人贾至在诗作《送李侍郎赴常州》中“今日送君须尽醉,明朝相忆路漫漫”;王昌龄在《芙蓉楼送辛渐》中的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”;白居易更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,其在乐府诗篇《琵琶行》中“浔阳江头夜送客,枫叶荻花秋瑟瑟。主人下马客在船,举酒欲饮无管弦。醉不成欢惨将别,别时茫茫江浸月”;杜牧在《赠别》一诗写下的“多情却似总无情,唯觉樽前笑不成”;许浑在别诗《谢亭送别》中的“日暮酒醒人已远,满天风雨下西楼”;岑参在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的诗句“中军置酒饮归客,胡琴琵琶与羌笛……峰回路转不见君,雪上空留马行处”等等,均能在这些诗作中品读出浓浓的离别之情和深厚的友谊,酒之于他们更是情谊的象征与寄托,可见唐朝践行饮酒之风的盛行。

 


联系客服